【遊記】信仰的所在─高雄玫瑰聖母堂
這幾天幾乎都在玩,接下來是一系列遊記了。
先來寫前幾天到高雄遊玩的紀錄,第一個景點是我以前就聽過,但一直沒有機會造訪的玫瑰聖母堂。
玫瑰聖母堂是高雄最具歷史的教堂,其興建的起源可追溯至天主教道明會郭德剛神父,他於登陸台灣的1859年12月,在聖母堂的所在地建立了第一座聖堂,但是各方資源都匱乏的情況下,聖堂只是座尚堪棲身的茅草屋。隔年再投入600圓,以土角磚修葺了原先的聖堂。1862年,因應教友人數增加,決定重建聖母堂,並於隔年落成,這是台灣第一座聖堂。由簡介上可以看到1863年落成的玫瑰聖母堂相當具規模,本堂的部分已經完成了。
第二次的大規模重建在1929年舉行,由李安斯神父主持,最後完成了目前可見到的玫瑰聖母堂的模樣。除了建築上的修築,在1948年的時候擔任台灣監牧區第四任監牧的陳若瑟神父,指定玫瑰聖母堂為主教座堂,1995年時也在單國璽樞機主教的申請下,升格為宗座聖殿。
正堂的門口,平常是關起來的
除了代表天主教在高雄地區的傳教、發展史之外,玫瑰聖母堂也是目前天主教信仰的重要基地。在我跟阿開、小山羊前往參觀的期間,有不少教友也在聖母堂中祈禱,一旁也有附設的學校、幼稚園等設施,足見規模及重要性。
玫瑰聖母堂位在大名鼎鼎的高雄女中對面,外觀真的可以用壯麗來形容,在台北求學期間,學校附近也有幾間教堂,但都沒有見過聖母堂這般風格的建築。雖然簡介紹說是羅馬式建築,但就我的認知跟在地通阿開的介紹,玫瑰聖母堂的建築風格應該接近哥德式,建築高挑、具備尖塔、拱頂、大型玻璃窗等元素,尖塔高入天際以便接近天堂、並以華麗的內部裝飾使教堂有如人世間的天堂,藉此榮耀上帝。
除了主堂之外,還有左右兩邊的鐘樓,兩側則是圓型的拱窗。我最想看的除了建築本身外,還有沈葆楨奏請而獲得同治皇帝親賜的「奉旨」及「天主堂」兩塊石碑,兩者都由沈葆楨親筆撰寫後剞石製成。其中奉旨碑曾埋入地中,增建聖母亭的時後才挖掘出來,目前置放於門口上方。
奉旨碑上方的是牧徽,左方為教宗本篤十六世牧徽,右方是劉振忠總主教牧徽,圖案跟顏色都有獨特的象徵意義。
門口目前不開放,參觀者都需由側門進出。
本堂中沒有開燈,氣氛沉靜肅穆,令我回想到以前高中學校裡附設的教堂,儘管很安靜,卻不會帶給人壓力。
負責管理的教友阿伯非常熱心,提供我們簡介讀物及口頭介紹,也同意我們在不打擾其他教友祈禱的前提下拍攝。進門後可以看到教友聚會用的長椅,後方二樓有壁畫以及雕塑,根據小山羊的解說,分別是以撒跟聖彼得。
左邊是拿著天堂之鑰的聖彼得,右邊是以撒
左右兩側的雕花玻璃在太陽的照射下非常鮮艷,也可以看到玫瑰的圖案。堂中的聖誕節裝飾都還沒有收起來XD
前方則是不可隨意進入的祭壇,有聖體龕、祭台桌、主教寶座等,祭台相當的華麗,配合光線的照射,讓西班牙引進的玫瑰聖母像在光芒中顯得更為神聖。不過…我手糊了,拍不出令人自然而然安靜下來的安詳氣氛。
畢竟是正在使用中的教堂,不好意思打擾太久,等小山羊奉獻後就到外頭參觀。大門的右手邊還有一個位在池塘上的聖母亭,同樣以玫瑰作為裝飾,相當華麗。在聖母的側邊還有李安斯神父之墓的石碑,說明神父的功績。
玫瑰聖母堂是個相當有價值的歷史及宗教建築,目前也認真地運作著,感覺相當融入在地社會了,也可以看到具台灣風格的宗教表現方式,相當有趣。
對了,聖母堂的一旁還有聖功修女會,看到後令聖功畢業的我相當懷念~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