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遠勝電影的溫暖作品─《姊妹》
提到黑人相關的作品,我都會想到小時候讀過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對一個小學生來講,可說是慘烈到悶、悶到慘烈的作品,加上結尾太過驚人,以至於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有心靈創傷,不敢多讀這類作品。《姊妹》雖然也以種族為主題,卻成功地使沉重的題材變得平實又不失深度。
《姊妹》(THE HELP)
作者:凱薩琳‧史托基特
出版社:商周
簡介:史基特,大學畢業後返鄉的白人女孩,她發現從小帶大自己的黑人女傭在她回家後失去蹤影,而無人願意告知她任何消息。為了追求夢想中的編輯工作、加上眼見好友希莉意圖推廣排擠黑人幫傭的「清潔計畫」,使得史基特展開了一項危險且不平凡的寫作計畫:訪談在白人家庭幫傭的黑人,請她們談論自己的故事。
她獲得了好友家中幫傭─愛比琳的協助,此外,愛比琳的好友、脾氣暴躁的米妮也加入了計畫。隨著種族問題在美國引起的爭論、希莉及其清潔計畫逐步推展造成的影響,三人主導的訪談作品能否順利完成並出版…
《姊妹》是我近年來讀得最快的小說之一,500多頁竟然花不到4天就讀完了,是個相當暢快的閱讀經驗。
全書以史基特、愛比琳、米妮三個角色的自述方式進行,用詞口語也不艱澀,非常容易閱讀。故事並不光只是圍繞著幫傭訪談計畫進行,三名主角的日常生活、社交人際、生命抉擇等等,都是推動故事前進的重要動力。
透過三名主角的告白,作者創造出一場在種族關係極為保守的密西西比州傑克森市發生的寧靜革命,並且讓史基特、愛比琳、米妮的生命都出現了勇氣與令人激奮的變化。藉由淡然且日常的文字,作者成功地堆砌出富有情感、心理變化、有血有肉的諸多角色,最生動的當然就是三名主要角色。我喜歡愛比琳的堅強,但是米妮對僱主的惡整真的是別出心裁到讓我笑翻過去,而且她的內心戲也很生動,當她抱怨僱主西麗亞小姐的廚藝,那真是一絕XDDD
日常而易讀的文字中也常傳達出一些沉重的事實,例如支持黑人的社會運動者遭槍殺、公開討論黑白種族問題而被吊死的教師等等,這些透過角色的談論或電視報導,在60年代的密西西比傑克森市形成動盪不安的陰鬱,也讓三名主角的訪談計畫顯得更加危險。
多數的歷史學著作會將這些事件及其影響放大檢視,在《姊妹》一書中,這些事件還是很重要,但事件用一種被融入於角色的生活中、言談中、行為中的方式表現出來,而非被單獨揀選出來討論。
主角們會對這些種族衝突與虐待事件有所感受,也許是親身參與(例如幫傭之一露維妮亞的孫子,僅因為走錯了白人專用的盥洗室就遭打瞎了眼),也許是聽聞後變得更加低調(拒絕參與幫傭訪談計畫的黑人幫傭,正是最好的例子),也許是心感不滿卻無從發洩(仔細找一下書中被平淡敘述出來的不平等待遇)。儘管《姊妹》是一本小說而非寫實的歷史讀物,但我覺得它可以傳達的內容及情感遠比真正去了解歷史能給的還要多。(這就是讀小說為什麼難以戒掉的原因)
比較多人看過電影,恰好讀完小說原著後我也看到了一小段電影,簡單講一下感想,不過因為沒有看完整部,也許有些許偏頗。
擔任史基特、愛比琳、米妮的演員,儘管只看到一小段,但可以看出演技精湛,尤其是兩位黑人演員,選角好符合書中的形象啊!!!
不過電影還是有其不足,或許是為了電影所需的效果、影片長度及劇情遴選等諸多因素,電影在蠻多情感、思想的部分都加以刪減,讓原本蘊含豐富情感與想法、在心理層面上有著複雜與矛盾之處的角色,失去了最重要的特色,而這正是《姊妹》的小說引人入勝之處。
舉例來說,與史基特交往的史都在書中是個蠻有趣的重要配角。最後史基特向他告白自己的寫作計畫時,史都的態度蠻符合他的生長背景:他喜愛史基特、願意協助保守秘密、但不能理解為什麼史基特為何要進行這麼危險又沒有道理的行動…等等,電影中用一個最後選擇氣急敗壞來分手的男性來詮釋這個角色,顯得過於簡化且可惜。(那個只出現一下下的電影版史都真的有嚇到我,怎麼看起來像個抓狂男友啊
不過我蠻喜歡電影的結尾,最後愛比琳步行離開的場景以及旁白非常地瀟灑,呼應了愛比琳得到自由的內心以及充滿期待與未定的未來。
總之,強力推薦去讀小說!!!
留言
張貼留言